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人民所得沒有復甦

【經濟日報╱社論】

2012總統選戰氣氛正酣,國民黨、民進黨已展開政策對壘,經濟表現則是檢視政策成效的客觀指標。依主計處最新公布的成果,今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值由5.01%降為4.81%,主要是國際股市一連串暴跌及歐美國家普遍調降明年經濟展望,短期景氣出現衰退可能性,執政黨已須努力維持景氣於不墜。另一值得關注的重要指標,則是反映人民分享經濟成長果實的可支配所得,結果去年經濟成長率高達10.88%,但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僅增加3%,平均每戶更幾乎是零成長的0.2%,印證了人民無感復甦的印象,值得政府和各界深入檢討。

依主計處年度的家庭收支調查資料,去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所得為27.4萬元,比前年成長3.0%,跳過2008年金融海嘯這一特殊年份不計,比2007年小增0.36%。若把物價上漲因素納入考慮 ,由於去年消費者物價指數比前年上漲0.96%,更比2007年上漲3.61%,扣除物價上漲的損失後,去年實質的每人平均可支配所得只比前年增加約2%,更比2007年減少約3.2%。這結果和國內生產毛額的成長率相差極大。固定價格GDP 2010年比2007年成長9.8%,給民眾的印象似乎是我國已由不景氣中恢復;但由這次家庭收支調查看來,每人可支配所得卻比金融海嘯前還低3.2%。這已不是無感復甦,而幾乎是沒有復甦。

可支配所得與經濟成長率間會出現如此大的落差,並不令人意外,早在半年前我們就曾依據主計處國民所得統計的具體資料指出,GDP成長率的計算有一些方法上的問題,因此算出來的成長率和人民實際的所得有很大的差距;並在分析去年復甦何以無感時,指出人民實際所得和不景氣前相比增加有限。

然而,政府卻不重視這樣的事實,仍以所用方法是國際通用方法來因應外界的評論;部分官員甚至認為無感復甦的說法是不了解事實,或是為批評而批評。如今家庭收支調查證實了人民所得沒有增加的事實,希望政府和各界好好重視。

經濟成長率高而人民所得卻未增加的原因,我們在分析復甦無感時已經指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貿易條件的惡化和資本折舊的增加。計算實質GDP時,一般是假設出口品和進口品都仍是按基期年(2006年)的價格來買賣,但實際上,2006年以來卻是出口品價格下降、進口品價格上漲,因此實質GDP的數字就高估了台灣民眾真正的收入;依主計處的資料,2010年這項高估的金額,也就是國民所得統計中的對外貿易變動損益高達9,757億元。至於折舊,是我國資本的消耗,是一種成本,也不會成為人民的所得。2010年的折舊比2006年多了1,777億元,是計算GDP成長率的一部分,但不是人民所得的成長。僅這兩項,就會使2006至2010年間人民所得的成長比GDP成長率少9.1%。

人民所得和GDP成長率出現這麼大的差距,以及近年人民所得少有成長,甚至減少的現象,顯示政府不該再過度重視GDP的成長率,也要關注國民所得的變化,如此推動的經濟成長才能為全民共享。出口量的成長以及資本密集的重大投資,都能使GDP出現立竿見影的成長;但其後果若是出口價格下跌及資本折舊大幅增加,則如上述分析,GDP的成長並未帶來人民所得對應的成長。因此,主計處雖預測今年GDP可成長4.81%,但依主計處5月的預測,今年貿易變動損益和折舊又將比去年增加4,820億元,把這項金額扣掉,則主計處預測的今年國民所得將只成長1.6%,加以現今全球景氣可能再下滑,今年人民實際所得更不宜樂觀。

【2011/08/29 經濟日報】

全國卡友上千萬 客服僅2163人

蘋果日報 2011年 08月29日

銀行客服品質低落和人力縮減有關。勞委會統計,金融海嘯後,銀行電話客服人員數量3年內縮減1成,去年銀行業聘用的電話客服人員總數為2163人,比2008年調查2430人大幅減少,但全國卡友有上千萬人之多。職場專家認為,恐怕是因機器取代人工,讓客服品質衰退。




不願投注成本
金管會官員說,銀行信用卡部門屬小額信貸性質,使用的商業模式通常是自動化設備為主、人力為輔。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張旭嵐認為,當業者大量使用自動化設備取代人力時,會造成服務品質下降,「畢竟銀行客戶狀況多,難以用語音系統取代」。


有銀行工會幹部直言,信用卡客服中心對銀行來說是「不會賺錢、沒有生產力的單位」,自然不願投注人力和成本,想辦法用機器取代人工,或採低薪外包和派遣,都會影響服務品質。


根據《蘋果》實測、可在語音第三層即和專人通話的花旗銀行表示,一向秉持「客戶至上」,不斷縮短客服語音捷徑,但無從比較客服人員是否比同業多。在語音系統第一層即有轉接客服人員選項、但卻需輸入身分證字號等資料,實際要到第五層才有專人接聽的聯邦銀行表示,曾調查發現客戶不喜歡面對機器,所以盡量讓客戶能接觸客服人員,建立信賴感,該銀行在台北跟高雄各設客服中心,但不便透露人員數量。

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

均價1739萬 北市買屋 須不吃喝13年


2011年 08月27日    蘋果日報


【馮牧群╱台北報導】根據最新統計,今年第1季台北市購屋平均成交總價已達1739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增15%,不過今年上半年民眾薪資成長幅度僅3%,民眾購屋壓力再攀升,目前台北市房價所得比高達13倍,其次為新北市9.1倍,相較於其他都會區6~7.9倍,大台北民眾購屋壓力確實沉重。

根據不動產價格e點通統計,今年第1季台北市房屋平均成交總價為1739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增231萬元、增幅15%,新北市則從去年的736萬元增至842萬元,增幅也達14%。

相較之下,桃園以南主要都會成交總價落於620~730萬元間,顯示大台北房價遠高於其他城市。但今年上半年全民薪資成長率僅3.28%,各地購屋負擔普遍變重。

以平均購屋總價除以家庭可支配所得得出的房價所得比,可呈現民眾購屋負擔情況,聯合國曾計算合理房價所得比為3~6倍。

新北也達9.1倍

但根據信義房屋計算,目前台北市購屋所得比已高達13倍,等於不吃不喝13年才能買1間房,新北市也達9.1倍,相較之下,新竹是最幸福的購屋地區,新竹市今年房價所得比僅約6倍,主因是竹科人收入高,相對算是高所得族群。

「住不起台北市」

「實在住不起台北市!」正準備為兒子買房的民眾黃玉鶴說,依預算來看,不可能在北市置產,只好退而求其次選新北市。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說,近年國民平均所得成長率遠遠趕不上房價成長率,民眾愈來愈買不起房子,「奢侈稅效果已出來,未來力道會愈重,」他希望政府打房要「玩真的」,加強相關配套措施。

有巢氏房屋專案協理劉炳耀說,受奢侈稅影響,8月成交量已少2成。他認為北市、新北目前多為非自住型買家,以投資、保值為目的;奢侈稅上路後,投資客轉為觀望心態,不願再進場,他預估將會「量縮價跌」,房價漸回4年前水準。

自住客買氣穩定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經理蘇啟榮則指出,今年大台北以外都會區,幾乎沒有受奢侈稅影響,區域自住買氣穩定,主要原因為房價合理,加上失業率改善,自住客購屋意願因而提升。

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

老人互助會網路揪團 無法管

2011-08-21 中國時報 【沈婉玉/台北報導】

商業保險制度排除重病及七十五歲以上老人,不少業者抓住銀髮族商機,經營「老人互助會」,讓老人以互助保險方式存棺材本。國內首家網路老人互動會的喬安網路平台公司,兩年前開始利用網路平台技術經營互助保險,遭檢察官以非保險業經營「類似保險業」起訴,一審獲判無罪,上訴二審遭駁回,確認沒有違法問題。

由於喬安公司透過網路經營老人互助保險,此屬於對「不特定大眾收錢」,應屬於「特許行業」,應受相關保險法規範,但卻被法院認定並不違法。這項判決,是否助長設立「類似保險業」歪風,值得觀察。

喬安公司是由經營網路標會的喬美公司成立,讓民眾可安全直接地在網路平台上相互借錢、存錢,不必透過金融機構中介。喬美公司負責人簡永松認為,既然網路標會成功了,網路保險應該也可以試試看,遂研發出網路保險互助系統,讓民眾共同承擔彼此未來的風險。因此成立喬安公司,首先切入被商業保險機制排拒的「拒保族」市場,讓會員透過網路「老人互助會」,共同分擔當月死亡者的喪葬費用。

簡永松表示,喬安只是代收代付收取服務費,和一般保險不同,且財務透明,有律師與會計師的認證與簽證,還固定提存十%準備金,請會員組成委員會共管。

但他說,坊間「老人往生互助會」良莠不齊,常有因詐欺、侵佔、偽造文書等因素遭判刑或解散,讓參與會員血本無歸,顯見問題在於缺乏主管機關介入管理,讓正派經營業者常被外界質疑合法性,或被認為是吸金老鼠會,遭異樣眼光看待。

簡永松建議,民眾若想參加坊間「老人往生互助會」,首先須注意業務模式是會員間互助,抑或是保險公司模式;若為保險公司模式、收取固定保費,恐有違法問題。其次,要特別注意經營者信譽與經營歷史。甚至,要注意業務員佣金發放方式,若佣金過高或理賠條件太寬鬆,可能就是老鼠會形式的直銷。

簡永松指出,美國、日本都建立完善的「互助保險制度」(Mutual Insurance),提供民眾除了商業保險外的另一種選擇,國內主管機關應推廣互助保險制度、制訂明確規範,訂定市場秩序,讓業者依循。



遊走法律邊緣 金管會撇責

2011-08-21 中國時報 【洪凱音、鄭閔聲/台北報導】
七十歲以上銀髮族透過「老人互助會」投保,金管會昨天表示,互助會屬於財團法人性質,隸屬內政部管轄,即使以公司組織方式登記,亦不在保險局的管轄範圍內。不過,官員坦承,「互助會」遊走法律邊緣,目前保險公司仍有很多保險商品為銀髮族量身設計,民眾應循合法管道投保,才能確保自身權益。

金管會官員表示,銀髮族只要行動自如、未帶病投保,還是有適合的商品可以購買,只是保險費率比較高。

內政部社會司長黃碧霞表示,喬安目前並未向內政部申請立案,成為財團或社團法人;喬安主要經營保險業務,且具有公司性質,黃碧霞初步認定,喬安並不符合財團或社團法人資格,不屬於內政部主管範圍。

經濟部商業司副司長李鎂說,喬安透過網路經營老人互助保險,與保險業務有關,若一旦發生事情,則應由金管會管轄。

保險公司主管指出,殺頭生意有人做,互助會性質很可能是「吸金」手法,因為遊走法律邊緣、無法可管,最怕說倒就倒、捲款潛逃,讓老人辛苦的積蓄血本無歸。



互助保險良莠不齊 待立法規範

2011-08-21 中國時報 【沈婉玉/特稿】
台灣邁入老人社會,但社福制度不健全,商業保險更排拒七十五歲以上投保,導致民間老人互助會紛紛設立,公開向不特定人收錢經營保險,參與會員達卅萬人,儼然為「類保險業」。但政府各單位互踢皮球,處於三不管地帶,萬一發生吸金老鼠會倒保險事情,後遺症嚴重,應予正視。

內政部統計,去年底我國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已逾二四八萬人。年齡逾七十五歲者經常淪為「拒保族」,逼得只好參加民間「老人互助會」,可謂是市場需求的產物。

民間老人互助會,由來已久,標榜免健檢、無年齡限制,讓老人先存棺材本,在中南部及東部相當盛行,漸蔓延到北台灣。有些互助會長期經營,已有相當信譽及口碑,扮演穩定社會力量,但也有老人互助會,以保險詐財吸金,讓每月已付出互助金的老人血本無歸。

由於保險公司設立門檻高,更需經金管會同意才行;反觀老人互助會只要公司登記就可設立,相當便利,但因老人互助會性質,是向不特定大眾收取費用,應屬於特許行業,有必要特別立法規範監管。

但目前老人互助會,除了法院認定不違法外,沒有任何一個單位,願意跳出來制訂明確管理規範,讓類似組織無須達到一定條件、無須主管機關同意即可合法運作,讓大眾承擔所有風險。萬一釀成吸金老鼠會捲款潛逃的社會事件,後果嚴重,應盡早正視問題,才是負責任的政府。

上半年上班族加薪 全被通膨吃掉

【聯合報╱記者朱婉寧/台北報導】

國內經濟迄今還是無感復甦!主計處昨天公布,今年上半年(1-6月)上班族平均「實質經常性薪資」只有3萬4370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竟然負成長0.15%,代表上半年國人加薪幅度還趕不上通貨膨脹速度,薪水統統被通膨吃掉。


「實質經常性薪資」,是相對於「名目經常性薪資」,指的是將「名目經常性薪資」扣除消費者物價上漲率(通膨因素)後,國人實質拿到的每月薪資。

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陳憫表示,今年上半年物價指數上漲1.45%;名目經常性薪資為3萬6590元,年增率為1.3%,比較起來薪資增加的幅度,還不如物價上漲的幅度。因此,雖然上半年不少企業在喊加薪,但其實加薪幅度並不高或根本沒有加,國人的加薪還是統統被通膨吃掉了。

但今年上半年,明明國內景氣熱絡,復甦狀況明顯,為何薪資負成長?陳憫解釋,主要有幾個因素:第一是今年許多雇主加薪,不是加經常性薪資,而是加獎金,所以今年初許多企業有發放較多的年終獎金或績效獎金,使國人上半年的「平均薪資」(即經常性薪資加上獎金)為4萬8947元,為歷年最高水準,年增率為3.28%,但這無法反映在經常性薪資的漲幅中。

其次,今年調薪的多為大型廠商,中小型廠商調薪比率較少,而且許多廠商調薪也不是全面調整,而是僅調整部分部門,所以數字也無法反映。

第三,陳憫說,因為今年上半年失率業降低,代表全國勞工人數持續增加,企業多了許多新進人員,因新進人員薪水較低,所以會拉低整體平均。

根據主計處統計,除了今年以外,金融海嘯前的民國97年,我國上半年實質經常性薪資也是負成長2.5%,主因是當年物價指數上漲高達3.88%;另外,金融海嘯當年度 (民國98年) ,上半年實質經常性薪資也是負成長7.59%,主要是因為海嘯造成的景氣衰退。

同時,雖然上半年景氣回溫,但是國人的名目經常性薪資為3萬6590元,也還是不如海嘯前(民國97年)的3萬6613元。

另外,主計處昨天公布,7月失業率為4.41%,比6月略升0.06個百分點。陳憫表示,主要是因為暑假打工以及畢業旺季等季節性因素造成。

【2011/08/23 聯合報】

2011年8月22日 星期一

去年156萬戶 入不敷出

2011-8-22 自由時報


平均每戶透支二萬多元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去年經濟成長率破十%,但貧富差距仍是史上第三高,中低所得家庭收支相當吃緊,成為新貧或近貧階級。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調查,去年所得次低二十%家庭,平均每戶儲蓄僅三.四萬元,為近二十四年來次低,只比前年的二.四萬元好一點;所得最低二十%家庭更是入不敷出,平均每戶透支二萬五二五元,創下史上次高,僅次於前年的三萬六九七元。

每戶所得 連三年減少

主計處日前發布「家庭收支調查結果」,去年國內家庭總戶數七八四.一萬戶,所得總額為八兆八一一三億元,僅較前年增加一.五九%;平均每戶所得總額一一二.四萬元,較前年減少○.三九%,已連續三年減少,是歷年來僅見。

所得總額減掉非消費支出(稅費、利息支出等)後,去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八十八.九萬元,雖較前年微增○.二%,但仍未回到馬政府執政前的水準;去年平均每戶消費支出則是七十.二萬元,平均每戶儲蓄十八.七萬元,儲蓄率二十一.○三%,為近三十三年來次低,僅高於前年的二十.五%。

若將國內家庭依所得高低分成五等分,每一等分代表一五六.八萬戶,去年所得最低二十%家庭,平均可支配所得只有二十八.九萬元,平均消費支出卻達三十.九萬元,呈現入不敷出的情況,平均每戶透支金額二萬五二五元。

反觀所得最高二十%家庭,去年平均可支配所得一七八.七萬元,平均消費支出一一六.四萬元,一年就可以存下六十二.三萬元,儲蓄率高達三十四.八八%,等於近三成五的收入可以存下來,跟所得最低二十%家庭相比,可說是天壤之別。

另外,各縣市貧富差距也相當大,去年台北市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一二九.九萬元最高,其次是新竹市一一八.五萬元、新竹縣一○五.三萬元;至於所得較低的縣市,依序是台東縣五十六.八萬元、雲林縣六十一.六萬元、嘉義縣六十五.八萬元,台東縣與雲林縣的家庭所得,都還不到台北市的一半。

台東雲林所得 不到北市一半

官員表示,台北市工商業發達,新竹縣市則有科學園區,提供較多就業機會,家庭收入較高;台東、雲林及嘉義等以農業為主的地區,家庭收入相對較低。不過,這項調查樣本只有一萬四千多戶,部分縣市樣本有限,恐難兼顧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