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08 新聞速報 【作者/盧冠安 出版/聯合文學】
作者/盧冠安 出版/聯合文學
《新書簡介》
不景氣的時代,你就只能死抱著讓你慘賠的股票和基金直到它們起死回生嗎?大通膨的年代,你除了抱怨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之外還能投資什麼呢?本書要教所有散戶怎麼戰勝不景氣,變身大贏家。
盧老師原來是一個30出頭的區區薪水族,卻能靠著薪水轉投資累積財富、身價翻倍,而為了教大家不要再賠錢,還設立了百萬人氣財經部落格。當2008年金融風暴發生時,作者還能獲利7%,報酬率打敗巴菲特、媲美索羅斯,他到底是怎麼辦到的?盧老師在本書中分享投資祕辛,告訴你景氣循環是可以預測的,只要根據景氣選擇正確的投資工具,你可以不理股市名嘴、不甩理財專員,照樣能投資致富,成為金融市場真正的大贏家!
《內容摘錄》
我是高雄縣鳳山市人,父親經營布莊生意。我國小國中的成績都名列前茅,高中成績較差,因此只考上中興大學動物學系(現已改制為生命科學系),研究所則念台大動物所(畢業時改制為生態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求學之路相當順遂。在2005年之前,我只是生態界的一員,從沒想過理財的問題,甚至也沒有做過台幣定存。之後在陸軍官校服役的時候,有一陣子在圖書館當勤務兵,晚上有些許的上網時間,那時候因為自己資產已經累積了10萬元,所以就在2005年7月開始自己生平的第一筆投資——買進澳幣存款。雖然我是念自然組的,不過我的歷史地理很優異,因此我知道澳洲生產非常多的原物料。當時我買進澳幣一個月之後便賺了大約1.5%,我便拋售掉澳幣,後來又買進加幣,也是著眼於加拿大的原物料優勢。這兩筆交易雖然都在一個月過後賺1~2%時賣出,但是當時犯了幾個錯誤:
1.分析的是長線基本面,操作的卻是短線
這是很多人都會犯的錯誤,我通常稱為「尺度錯置」,就是分析的尺度和投資操作的時間尺度並不相符。因為澳幣一個月後會不會漲主要是看升息預期,「原物料產量多」這個分析在長期來說才有意義,而且還是要在原物料的大多頭之中才有意義。
2.應該放大獲利,趨勢跟到底
這點我在Part2的第七節中有提到,很多人之所以方向預測正確(當然沒有人100%的預測都會正確)但卻無法賺到大錢,是因為他都猛砍獲利的部位,卻不砍虧損的部位,因此獲利都只有一點點,賠卻總是賠了20%以上,你覺得這種人會賺錢嗎?人之所以會不敢把獲利的部位放久一點,就是因為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時,會以「保護心態」看待自己的獲利,但是當你沒辦法消除心中的保護心態放手讓獲利成長時,你就不可能會長期獲利。而人們面對虧損,總是認為「反正就放著,不認賠就沒有虧損」,實際上這就是人性最大的弱點——永不承認自己有錯,因此等到市場把你教訓得夠久之後,你才會認錯,此時往往已是賣在最低點,這樣長久下來你會賺錢嗎?
雖然我犯了上述兩個錯誤,然而我天蠍座的個性就是:「要就做到最好」,因此我非常認真地研究市場。2006年我已經開始在PTT的銀行板和綜合理財版(CFP板)有點名氣,而2005年美元足足反彈了近一年,我在2005年11月底至12月初歐元最低點時,用身上剩下的存款買進了歐元,之後更於2006年年初大量買進瑞士法郎和瑞典幣。當初我在買進瑞典幣的時候,有幾個也蠻相信我的版友,卻因為市面上一堆偽專家的建議而不敢買進,理由不外乎「冷門貨幣不要買」。實際上,在我的眼裡,貨幣(甚至說所有投資)沒有冷門不冷門,越冷門但有基本面的投資往往越會賺大錢,例如瑞典幣就讓我在當年的三個月之內賺了15%,當年全年獲利17%,漲幅高居17種主要貨幣之冠,這事情可以在PTT的CFP板1916篇:「(情報) 2006.5.29-2006.6.4-瑞典幣對美元漲幅最大」裡面看到。請記住,投資最重要的就是要自己建立一套系統,這要根據經濟的基本原理和投資的基本紀律來建立,至於其他人的分析都是屁話。「堅定相信自己」本來就是當代年輕人的風格,但遇到投資,怎麼大家都開始相信偽專家了?這點我是真的搞不懂啊!
2006年,我在退伍之後五個月內找到台灣省野鳥協會總幹事的工作(因此我才是真正的總幹事,黃國華先生不是……),而且當年靠著外匯存款就獲利13%,主要是投資在歐系貨幣如歐元、英鎊、瑞典幣、瑞士法郎,商品貨幣持有較少。至於「野鳥協會總幹事」這工作是一個民間保育團體的執行長,業務是辦活動、編會訊、執行研究調查計畫,業務量並不是很大,但很雜,且薪水只有兩萬多塊。當時我的資產只有20萬台幣,不過靠著假日兼差家教以及精打細算地節省開銷,一年不包括投資的淨收入也有二十多萬,加上一年的投資報酬五萬台幣,年底時已經有五十多萬資產了。而2006年是全球景氣很好的一年,大家幾乎都在股票型基金的投資上賺得很高興(不過一到2008年就開始見真章了)。我在這一年已經改變了很多心態,包含盡量不炒短線、止損不停利(除非趨勢改變),因此這些投資都一直順利持有到2007年中左右。
2007年的景氣大體上延續2006年,但有個問題開始日趨嚴重,那就是「通貨膨脹」。當時油價在大幅回檔到50美元之後,開始一路上漲,加上農產品價格也從2007年中開始大漲,全面的通膨造成了嚴重的問題。不過,由於這一年景氣仍然很好,因此大家對於通膨問題多半都忽略了。我在2007年年中開始發現通貨膨脹會成為未來嚴重的問題,而通膨時代,最佳的避險王道就是黃金!因此我在2007年7月開立黃金存摺,買進黃金,而這些黃金不但協助我抵抗2008年的通貨膨脹,也伴隨我順利度過那個全世界哀鴻遍野的年代!而美國的房地產價格約在2006年中~2007年初見頂,隨後在2007年4月,新世紀金融公司破產引發市場震盪一陣子。由於次級房貸和通膨的紛擾,美國股市開始蒙上陰影,道瓊指數於當年10月創下2003年反彈以來的高點,之後一路下跌到2009年3月。
2008年初,油價迅速漲破100美元,此時油價造成的高通膨已經種下當年股市大崩盤的因子。之後油價快速地上漲,加上越來越多金融機構破產,且效應還隨著房價的不斷下跌以及衍生性商品的牽連而越來越大。我在這時候已經警覺到情況可能會非常糟糕,開始把2008年初買進的紐澳幣止損掉,專心抱緊能夠避險的瑞士法郎和黃金。油價於7月中暴漲到147.27美元,股市更加一蹶不振,如美國道瓊工業指數在5月底到7月中跌了19%,台股在同時期從9309點跌到6708點,跌掉了28%,可見油價的威力遠大於三通!9月開始,雷曼兄弟破產、美國非農業就業人口大減,再度替市場投下了一顆震撼彈,成為壓垮股市的最後一根稻草,全球股市開始以令人意想不到的速度暴跌,例如2008年10月1日至10月10日,短短10天,美國道瓊指數就跌掉了2500點!當時台股也迅速地暴跌到3955的最低點,很多投資人家庭破裂、意志消沉,甚至輕生了事。此時黃金和瑞士法郎因為通貨緊縮、金融界把資金回流美國救火,因此也開始下跌,然而這兩類資產不愧是美元之外最好的避險選擇,在年底均快速回升,全年也都有7%左右的漲幅。我在9月開始思考到金融機構因為美國總公司急需美元現金救火,一定會大量賣超台股變現成台幣,之後再將台幣兌換成美元匯回美國救火,因此美元的需求會大增,美元對台幣的匯率會升值,於是我就開始在31.2附近的價位大量買進美元。果不其然,在外資一片撤資風潮中,台幣一路貶值,我就在2009年初於34元以上的價位分批拋售,獲利10%以上,不僅把年初紐幣的虧損補回來,還有小賺。
2008年對我來講,雖然過程實在是驚濤駭浪、扣人心弦,但幸好全身而退而且還賺了約7%,不過對於滿手股票的人來說就不是那麼好玩了。當年很多人因為投資太多股票或股票型基金,到最後因上班都無法專心而失去工作,真是可惜!更可惜的是,有很多投資者已經忘記2008年的教訓,但是2008年的教訓,我用一整本書來寫都不誇張,但是最後我只能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幾點。
1.千萬不要讓單一類別的資產占總資產的25%以上
這點我在Part2的第一節有提到。我在2008年沒有受傷的原因,除了我對景氣的判斷正確以及不投資股市之外,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我資產分散在原物料和外匯中,且留存了大量的現金。此外,很多人在2008年的時候因為投資連動債導致血本無歸,實際上這些人只要投資的金額小,就算連動債變成廢紙,這樣的影響也比全部資金拿去投資股票小得多!舉例來說,2008年台股跌了50%左右,全部資金都買台股的人就損失50%,但要是你只用10%的金額去買連動債,這張連動債就算變成壁紙也才損失10%而已,只有損失10%的人在2008年都可以說是勝利者了!實際上我現在也有投資類似連動債的衍生性商品,就是一檔追蹤咖啡價格的ETN,美國股市的代號為JO,但投資金額占不到我總資產的5%,因此就算這張債券違約,我的損失也很輕微。從這點可以看出資產配置的重要性。至於那些整天鼓吹你把資金全部投入股票或股票型基金的「老師」和「理專」,從今天開始就請他們閃一邊涼快去吧!
2.不要讓政治或單一事件的重要性高過對經濟循環的認知
2008年3月台灣舉行總統大選,很多人開始賭某政黨當選之後會開放兩岸三通,股票會飛漲上萬點甚至兩萬點,卻沒看清楚當時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已經開始搖搖欲墜,而像中國這類出口導向的國家,再怎麼大的規模也無法獨自撐起全世界經濟啊!近一點的例子就是,不管是哪一黨執政,最近物價照樣飛速上漲,這是因為現在的物價上漲多半是國際因素,而台灣除了農產品之外,幾乎所有的原物料都要靠進口,政府當然無法阻止物價上漲,如果政府硬要阻止這物價的上漲,那就只有補貼這個方法而已,但最後政府補貼的費用一定是全民買單,方法就是全民加稅,你願意嗎?
我個人對景氣循環的看法是:經濟體會有自己的循環,人為干預只能減輕波動度,無法讓經濟永不衰退!要是你硬要讓經濟遠不衰退,代價就是波動更嚴重而已。較有名的例子是2000年網路科技泡沫破裂之後,美國Fed前主席葛林斯班降息到1%以刺激經濟,但這樣過度的降息(且低利率時間過久)導致資金氾濫,於是資金流入房地產,讓美國房價過度上漲,造成2007~2009年的次級貸款危機。透過以上的例子要請大家記住,鈔票和選票永遠不要混為一談!
另外,談到單一事件對於市場的影響。其實大部分的單一意外事件對於市場的影響很小,甚至這些單一事件很多其實是長期的基本面累積之下的一個引爆點而已。例如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其實舉辦奧運的建設預期早就已經反應在股票中了,但一堆台灣投資者在馬英九當選總統之後無法拉抬股市,就寄望於北京奧運會有多少「商機」讓股市上漲,而完全忽略全球已經深陷次貸風暴和油價暴漲到147美元的雙重衝擊,因此當然賠得慘兮兮了。但投資者往往都是健忘的,今年(2010年)世足賽在南非舉辦,就又有投信投顧推出相關的廣告噱頭在吸金,請大家千萬不要再過分解讀單一事件了!
3.資產的流動性很重要
我在五大類資產的部分有講過,流動性就是資產的可變現性。很多人滿手台灣的股票,漲的時候固然很爽,跌的時候往往因為台股成交量小而賣不出去,因此一兩次大跌就毀掉以前的全部投資成就。這就是「當你需要流動性的時候,往往就是流動性最缺乏的時候」,而流動性高的資產如黃金、已開發國家的股票(如美國股票)、外匯存款,建議無論如何要持有一項,以便隨時可以變現應急。至於流動性差的資產,如房地產(最差)、新興市場股票(如台股或相關新興市場基金)、某些複雜的衍生性商品(如連動債)、贖回日期較長的基金,持有時應該特別謹慎,避免超過總資產的20%,以免一遇到大跌無法賣出而血本無歸。
超跌之後必有超強的反彈,這是金融市場的定律。全世界經歷2008年風暴的同時,美國和主要央行開始大力減息,這時候我已經看穿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Fed)的意圖,就是用通貨膨脹強迫大家消費。我的思考流程是這樣的:2008年底由於大家預期經濟狀況很差,加上物價下跌,於是大眾延遲消費。原因如下,要是你現在要買的東西明天會再便宜10%,你會現在就去買嗎?當然不會。但是不消費就會造成工廠倒閉,裁員更嚴重,大家更沒有消費力,就又更延遲消費,陷入通貨緊縮的惡性循環中。所以適度的通貨膨脹是好事,通縮往往都是萬劫不復的。因此,全世界央行就在美國的帶領之下,開始採取以下幾個方式強迫大家消費:
1.降息到零
用這種方式,一來可以讓定存無利息,二來讓貸款利率變低,兩個都是促進消費或投資的絕招。
2.向金融體系注入大量資金
有些主要國家實施量化寬鬆政策,也就是向金融市場注入大量的資金,以減輕大家囤積現金準備「過冬」的壓力。這樣一來可以讓現金多到貶值,二來是讓金融機構填補呆帳,讓他們可以安心放款給企業界或消費者,以刺激消費或投資,增加經濟活力。
於是,2009年全球經濟才會在一片看衰之中強勁復甦,甚至連郭台銘、張忠謀等知名企業家都看走眼,認為世界經濟要再衰退好幾年。我看出央行想要引發「再通膨」逼迫大家消費這趨勢之後,就開始布局通膨的相關資產,例如黃金、白銀ETF、汽油ETF、紐幣、澳幣,結果這些標的2009年至少都漲了20%以上!
2010年開始,希臘債務危機讓市場動盪不安,非美貨幣下跌,讓我的投資報酬率減低不少。但是我的資產在黃金白銀的護航之下,上半年仍然有賺錢,這就是我一直告誡大家要做資產配置的原因。展望2010年及2011年,美元貶值仍會是主旋律,原因我已經在Part1之中講過了。到2012年時,黃金會因為通貨膨脹、美元貶值等因素而漲到至少2000元,等到你看到全民幾乎都在談論「你今天投資黃金了沒」,這時候就是黃金和原物料的賣點了!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0,5251,11051304x112010090800734,00.html
2010年9月9日 星期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