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9日 星期五

道聽塗說還是有憑有據?

很多理財的常識,乍聽之下可能都很有道理,但是當你追根究底之後,卻很有可能發現其實一切都不是那麼有根據的。

我在「保險策略(一):保險的雙十原則」一文中已經有提到,我找不到雙十原則的根據到底在哪裡,而PTT的保險版剛好在討論這個話題,同時有版友提出了一個「根據」,並且認為至少這是其中一個「十」的根據,那麼雙十原則至少不是完全沒有根據的說法,而這個根據就是HOPE85網站上的理財金三角介紹,重點可以參考下圖:


而且該網站有提出這個金三角,也就是將收入以「六、三、一」作劃分的由來是「源自於美國經濟學家們所發表的」,因此我就很好奇這原始的文獻到底是什麼,但是從學術的方向去搜尋其實也一樣找不到到底試起源於哪裡?正以為是自己的搜尋功力太弱或是英文太差的時候,又有一位版友提供了新的線索,也是一篇網路文章:「運用理財金三角 妥善做好財富規劃」,裡面提到了幾個很重要的關鍵,所以我做了一下引用:
美國勞工局曾經針對100位25歲的年輕人進行長達40年的資料追蹤,統計發現,這批從25歲工作到65歲退休的100個人當中,只有1人擠身富人的行列;僅4人在六十五歲退休時,不再需要工作,且經濟上可以自給自足;其中有5人則必須繼續工作養活自己;扣除掉29人在65歲之前死亡,這100當中,有12人破產、49人要靠政府救濟或社會福利的資助來過日子。

這份報告也顯示,25歲工作到65歲退休的人口樣本中,有60%以上的人,在65歲(或更早之前)發生不良的經濟情況。其實,這樣的狀況也說明一般大眾通常不具備有妥善的財務規劃與分配的技巧。理財規劃並不一定要求助於專家,只要及早開始運用簡單的理財金三角概念就能做好。什麼是「理財金三角」呢?簡單來說,就是將一般家庭的年收入,進行三等分的分配,除了日常生活支出之外,還有投資理財及風險管理等三大部分。

所謂家庭日常生活支出,包括個人、家庭成員的食、衣、住、行、育、樂等開支;而投資理財則是指每個家庭針對不同的理財目標所做的投資準備;至於風險管理,則是以保險的方式針對家庭成員提供保障,確保家庭成員不會因為意外的災害而收入中斷或減少財富。

對於理財金三角的資源配置,依據各個家庭成員的不同屬性會有不同的比例分配,但通常一個家庭以年收入60%為上限分配在家庭日常支出為宜,這樣可以才有空間規劃其他的人生理財目標,同時掌控生活品質。

至於投資理財,則是家庭生活中必須重視的一環,建議可以將財務目標分為3~5年的短期目標、5~10年的中期目標、以及10年以上的長期理財目標,而至少要提撥年收入中的30%在投資理財,有計劃地完成生涯規劃中重要的理財目標。

剩餘年收入中的 10%則做為包含健康險、壽險等風險管理的保險費用,以能夠隨時隨地提供家庭成員在生活中的實際保障。

只要運用上述簡單的理財金三角原則,就可以妥善做好理財規劃;並可以確保現在的生活、退休後的生活以及因意外中斷工作時的生活都能夠有足夠的財富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掌握富裕人生!
其實重點線索就在於美國勞工局,所以這樣一來就很容易找了,其實應該是美國勞工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Labor)的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結果我只找到長期追蹤調查計畫(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s)的澄清(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請點選連結後拉到最下面就可以看到:
I read recently that only 5 percent of people age 65 and older can afford to retire. Is that true?
From time to time, staff at the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are asked something along the lines of the following question:

"I read in a recent article that, according to the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out of 100 people that start working at the age of 25, by the time they turn 65, 60 percent depend on Social Security or charity, 29 percent are deceased, 4 percent can afford to retire and 1 percent is wealthy. It goes on to say that 95 percent of people age 65 or older cannot afford to retire. I have been to the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web site and have been unable to find the documentation for this information. Can you help me locate it?"

A brief search of the Internet does indeed turn up several references like this that are attributed generally to the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but none of these references ever cites a specific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report or news release. Neither the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nor any other agency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Labor has ever produced any statistics or reports that support the statement. The statement includes imprecise language and value judgments that would not meet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quality standards. For example, the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and other Federal statistical agencies do not define terms like "depend on Social Security," "afford to retire," and "wealthy."
所以其實美國官方根本沒有相關的報告,而甚至連用詞都很不精準,但是的確是有很多理財相關的網站引用,例如這個網站就是一個例子。

其實我可以理解如果真的有這份報告是多棒的事情,對投資產業來說,美國勞工部的報告指出你不能不投資,不然你退休以後會沒錢可以用,對保險產業來說,也可以宣稱美國勞工部的報告告訴我們,要拿出一成的收入來作風險轉嫁。但是如果仔細去挖掘,卻會發現這根本就是一個很搞笑的「網路謠言」罷了。

其實我並不是反對雙十原則,但是我認為每個人的狀況和需求都不同,不應該用一個太過公式化的原則去規劃保險,而且重點是這個原則真的到目前為止還是毫無根據的狀態。我也並不反對六三一這種理財金三角的配置,但是同樣的,這是一個毫無根據的配置,可以參考,但是還是要根據每個人的狀況和需求去調整,理財並不能只套用公式就好。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