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8日 星期四

儲蓄策略(二):回顧台灣歷史通膨走勢

回顧台灣歷史利率走勢一文中,因為利率資料是從1985年開始的,所以我這裡也是用1985年開始,資料來源是通貨膨脹(消費者物價指數)漲跌及購買力換算這個主計處的網站。其實重點就是:1985年100元新台幣買得到的東西,到了2008年要花158元才買得到。這樣算起來這二十幾年來的平均物價年成長率為2.5%左右,也就是如果你的錢存在銀行,利率低於2.5%,那麼雖然你看到帳戶金額隨著銀行給的利息不斷增加,但是實際上可以買到的東西卻是越來越少的。而我們在上一篇文中有提到,過去十年的平均利率剛好就是2.5%,也就是其實最好的狀況只是打平,但是利率的趨勢是往下降的,現在更是只有不到1%,但是通膨的狀況卻可能加劇,所以存款越存錢越薄的狀況很有可能發生,或是正在發生。如果把通膨因素考慮進去,存款也是有風險的!

所以把錢存定存,要留意利率和通膨之間的關係。如果利率在2.5%以上,那算是比較安全的,可以把2.5%看成一個指標。但是現在就算是一年定存,利率也只有1%左右,換句話說,定存會減少存款的購買力。這並不意味著定存不安全或是投資比定存好,而是要對這個狀況有清楚的認知,畢竟除了通膨和銀行倒閉以外,定存不會有一天減少5%以上的風險。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