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3日 星期五

儲蓄策略(五):持續而穩定的儲蓄

當你有了一年的生活費,也有了完整的週期預備款定存,接下來呢?還是要繼續儲蓄!許多的理財建議都不會在儲蓄這個部份著墨太多,但是其實儲蓄卻是最重要的,而且一點都不笨的利才方法。請看看這一則新聞報導:

掌管2,630億美元(新台幣8.5兆元)外匯存底資產的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平常如何管理自己的財富?答案可能跌破很多人的眼鏡:「存款」。

依據監察院公布的公職人員財產申報資料,彭淮南名下的財產除了位於麗水街近40坪的自住公寓,另有600餘萬元存款。包括公債、票券或是股票,彭淮南統統掛零,一張都沒有。

所以不斷儲蓄,一點都不必不好意思,因為連央行總裁也只用儲蓄這個最簡單的方法理財。東亞國家其實儲蓄率都很高,台北人在2007年平均每個月每人儲蓄14000元新台幣,而儲蓄佔所得的比例則為台北市(31%)、上海(29%)、首爾(29%)、香港(25%)、吉隆坡(21%)、東京(18%)。

如果只看儲蓄率這些指標,可能會認為那是不是歐美國家儲蓄率都很低?過去是這樣沒錯,但是在2008年底,金融海嘯之後,即使歐美國家,儲蓄率也是迅速上升的,畢竟無論哪種投資,都有風險,而遇到非常時期,最簡單也最保守的儲蓄反而是最受歡迎的。

所以能存越多錢,就請盡可能的存越多錢吧!保險、基金、股票、房地產這些都可以擺在儲蓄的後面!而應該存多少錢呢?或許上面提到儲蓄佔所得的比例30%是一個不錯的標準。假設月薪為30000,那麼每個月就至少拿出9000元存起來。理財策略裡面有所謂的一二三四法則,也就是把所得分為十等分,一份拿來保險,兩份拿來投資,三份拿來儲蓄,四份拿來當生活費,也就是月薪30000,則每個月應該有3000的保險費用,6000元的投資,9000元的儲蓄,而生活費則為12000元。這個法則並不是不能調整的,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作調整,但是如果不知道應該怎麼規劃,或許一二三四法則是一個不錯的參考比例。那麼活存應該留下多少資金呢?一般會建議在活存戶頭放大約一個月薪水的金額,這很容易達成。

所以整個儲蓄策略到目前已經算是介紹得差不多了,以下就整理出一個完整的架構,從一個新鮮人找到工作,領到薪水的那一刻開始:
  1. 薪水25000,生活費15000(六成),月存10000(四成),存一年生活費共18萬元,共需要一年半來達成。
  2. 活存帳戶應該保有至少等同月薪25000的資金,可以用第一年的年終獎金或是以兩個半月的儲蓄來達成。
  3. 完成月、季、半年、一年的四個週期定存,同上一篇文章的(一),每完成一個週期定存各要12萬元,剛好需要一年來完成,而四個週期就需要四年。到這個階段大約要花五年或六年,時間或許可以因為年終獎金、績效獎金、加班費、中樂透、兼差所得以及定存利息等額外收入而簡短,但是最多就是要六年,很久嗎?你可以透過你自己的努力把這你認為很長的時間縮短。例如,工作兩年後薪水變成35000,每個月可以多存10000,後面的時間就直接減半了!
  4. 達成上面的目標後,就可以調降儲蓄佔所得的比例,可以依照一二三四法則,每個月持續以三成的薪資繼續儲蓄。
  5. 儲蓄的習慣養成後,其實就是理財最穩固的地基,並且可以趁著這完成儲蓄架構的幾年時間,自學其他理財的領域,例如搞懂保險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或是觀察市場的起伏和循環,學習關於投資的一切常識,包括基金、股票、黃金等。畢竟接下來就大約會有一成的薪資拿來保險,以及兩成的薪資拿來投資。

2009年10月22日 星期四

儲蓄策略(四):週期預備款

先補充一下兩張圖,來看看到底定存能不能打敗通膨?
資料來源跟之前兩篇文章是一樣的,定存的部份是以每年度的七月一日一年定存利率來計算,從1985存100元,到2009年已經成長為350元,而物價則是1985年的100元新台幣,在2009年九月為止,要花158元才能得到相同的購買力。看起來定存似乎非常有能力打敗通膨。但是我們都已經知道這主要是因為過去有接近10%的年利率,如果只看最近六年呢?

如果同樣在2003年,143元的新台幣,到2009年的九月,已經要花158元才能得到相同的購買力。而如果2003年定存143元,到2009年本利和為160元,看起來似乎定存效果只能跟通膨差不多,這就是低利率時代要注意的地方了。



回到正題。存下大約十萬左右的半年生活費之後,儲蓄只完成一小部份而已,接下來要考慮的是所謂的週期預備款。半年的生活費是盡量不去動用的存款,但是人生中有許多中大型的花費,也需要夠過存款逐漸完成,例如出國、進修、買車、房屋頭期款等,小至一兩萬,大到一百萬,都需要透過良好的規劃。

例如幾千元到一兩萬元左右的花費,頻率可能會比較高,所以存太長期的定存會失去彈性,例如電腦被雷打壞了、手機掉進馬桶之類的花費,就可以存短期的定存,但是短期的定存利率又很低,所以就可以用週期定存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目前一個月的利率是0.59%,三個月是0.63%,六個月是0.78%,所以如果以一個月的定存和六個月的定存來比,就差了30%以上,也就是一筆錢存一個月拿到100元的利息,但是存六個月卻可以有每個月拿到超過130元的利息,其實差異不小。那麼假設有六萬元要定存,又要顧慮到資金的運用彈性,一般人會以一個月的定存把六萬元存起來,但是其實可以在第一個月把其中一萬存六個月定存,第二個月在存一萬元的六個月定存,依此類推,並且每筆定存都設定到期續存,半年過後,就有一個完整的週期定存,每個月都有一筆一萬元的定存到期可供資金運用,但是又可以享受六個月定存的較高利率。

當然,如果覺得六個月一個循環的週期太長,也可以改成三個月一季的短週期,每個月都有兩萬元定存到期可運用,只是以目前的利率來看,一個月和一季的定存差別很小,週期定存法的就未必實用了,因為的確比較麻煩,但是利息卻並沒有高多少。而如果資金比較充裕的,則可以設定為一年的週期,但是不必一個月一筆定存,假設有12萬的資金,可以選擇單數月或雙數月,兩個月定存兩萬元一次,就可以讓這12萬元的資金以一年的利率定存,但是卻又可以每兩個月有一筆兩萬元的定存到期可運用,這是比較理想的。而現在的一年定存利率為1.005%,是一個月定存利率0.59%的170%!

這是比較小筆的資金,如果是比較大筆的資金,例如六萬元左右,可能是拿來買機車、出國、考重要證照等用途,一樣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但是定存的到期日可以拉長一點,畢竟這種大筆花費並不會天天發生,所以可以設定為半年一筆六萬元定存到期。

以下是兩個例子,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作調整。

(一)
一年生活費,以每個月一萬五千元計算,共18萬元。
月週期:每月一萬元定存一年期,每個月均有一筆一萬元定存到期,共12萬元。
季週期:每季三萬元定存一年期,每一季均有一筆三萬元定存到期,共12萬元。
半年週期:每半年六萬元定存一年期,每半年均有一筆六萬元定存到期,共12萬元。
一年週期:每一年12萬元定存一年期,每一年均有一筆12萬元定存到期,共12萬元。
以上總計66萬元,都以一年期定存,若以1.5%的利率計算,則一年的利息收入剛好一萬元。

(二)
半年生活費,以每個月一萬五千元計算,共九萬元。
月週期:每月一萬元定存一季期,每個月均有一筆一萬元定存到期,共三萬元。
季週期:每季三萬元定存半年期,每一季均有一筆三萬元定存到期,共六萬元。
半年週期:每半年六萬元定存一年期,每半年均有一筆定存到期,共12萬元。
以上總計30萬元,以目前利率計算,一年利息收入約為2666元。

以上兩個作法當然建議以(一)為主,因為這樣的定存可以建構比較完整的資金運用架構,也有比較安全的生活預備資金,而(二)則是給不打算在定存放太多資金的人,或是無法有太多定存資金的人參考用,畢竟30萬元的定存資金是最基本的,而66萬元的定存也並不算多,而對新鮮人來說,66萬元可能要花四五年才能達成,但這卻是應該、也值得去努力的一個目標。

而不管如何,第一個步驟是存到至少半年生活費,將下來則可以持續以相同的步調完成整個週期定存法,最後一個步驟則是持續而穩定的一輩子儲蓄。

2009年10月18日 星期日

儲蓄策略(三):先存半年的生活費

對於新鮮人來說,儲蓄應該是所有理財動作中的第一步,而儲蓄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階段:
  1. 存下半年生活費。
  2. 存下週期預備款。
  3. 持續而穩定的儲蓄。
一般而言,新鮮人在拿到自己的第一筆收入之後,可能會很高興的犒賞自己,可是這種犒賞的習慣養成之後,就會一直維持月光族的狀態,因此對新鮮人而言,無論是有再怎麼重要的花費,最好還是等到儲蓄的第一階段達成之後,再進行。

所以儲蓄的第一步:存下半年的生活費。為什麼是半年呢?其實沒有為什麼,但是半年是許多會用到這筆資金的一個期限。假設失業了,你知道要花多久的時間能找到下一份工作嗎?如果根據2009年六月30日公佈破紀錄的失業週數來看,2009年五月平均失業週數是27.4週,大約就是半年。而如果工作有加入勞保,失業後可以請領勞保的失業給付也一樣是半年。或是如果有懷孕、生病或是發生車禍的意外,需要休養,平均也大約是半年左右的時間,所以並不一定要存多久,如果願意存個一年的生活費當然更好,是一般會建議至少這一筆緊急動用的生活費至少要有半年。

那麼生活費要怎麼估計呢?不外乎是食、衣、住、行、育、樂,也就是房租、通勤交通費用、治裝費、三餐伙食費、和朋友聚餐、看電影,或是從事自己的興趣等相關費用,例如旅遊、騎單車、玩模型等,因此在評估自己每個月的生活費大約多少之前,要先養成記帳的習慣。

而生活費隨著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同,也會有所差異,但是是否太過奢華或太節儉,則可以從一些指標來判斷。太過奢華的生活,就很難儲蓄,太過節儉的生活,則又影響了生活品質,所以或許可以參考政府所公佈的各地區最低生活費:

地區 台北市 高雄市 台北縣 台灣省 連江縣
最低生活費 14558 11309 10792 9829 7400

如果想查詢該年度最新的最低生活費標準,可以查國民年金所得未達一定標準的相關網頁即可,而台灣地區平均每人每月的消費支出則是17655。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生活要達到平均水準,那麼你的生活費大約要在17655左右,如果超過,那麼可能就應該試著節省一點,如果低於各地區的最低生活費,除非是住在家裡給父母養,不然則又太過節儉了。

因此,半年的生活費,如果你的生活費高於17655,則應該以你實際的生活費來儲蓄,例如生活費每個月要兩萬,則應該儲蓄十二萬元,如果生活費低於17655,則可以選擇要以17655為標準或是自己的實際生活支出為標準,假設實際生活費每個月一萬五千元,則可以儲蓄九萬或是大約十萬零六千元,更簡單點也可以直接取整數,以十萬元為儲蓄的目標。

十萬元聽起來不多,但是如果新鮮人薪資不高,要存到十萬也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例如一個新鮮人月薪只有兩萬五千元,每個月生活費一萬五千元,則實際能儲蓄的只剩下一萬元,也要十個月才能達成這個目標。

而這十萬元的儲蓄方法則是建議以「零存整付」的方式進行,也就是跟薪轉銀行(也就是公司把你的薪水匯給你的那個銀行)約定一定的期限,每個月存入一定的金額,利息以機動利率,每個月複利計算,到期後一次將本金和利息取回。然而零存整付一般銀行的期限最少都要一年,因此如果要存十萬元左右,則可以每個月八千左右,一年後連同利息就大約有接近十萬元的生活費可以應急了。

而經過一年零存整付之後,拿到十萬元要怎麼處理呢?當然是繼續定存。只是要存怎樣的期別就因人而異了。一般有兩個重點要先注意:1. 定存未到期解約,利息打八折。2. 未滿一個月不計利息。假設你定存半年,利率1%,可是存了三個月又五天就要解約了,那麼你拿到的利息是以0.8%算三個月。而現在的各期別定存機動利率如下:

期別 1-3個月 3-6個月 6-9個月 9-12個月 12-24個月
利率 0.59% 0.63% 0.78% 0.90% 1.005%
利率八折 0.472% 0.504% 0.624% 0.72% 0.804%

有沒有發現其實利率八折和更短期別的利率很接近,但是更短期別的利率都會稍高一點?如果工作非常不穩定,那麼我會建議存六個月的期別,如果工作相對穩定,那麼可以存一年的期別,就算半途解約,也還是有著比半年還高的利率。

所以以正常狀態來說,我會建議新鮮人的第一年應該以儲蓄為理財的重心,至少一個月存一萬元,以零存整付的方式,和銀行約定一年的期限,每個月扣款一萬元,扣款日選擇領薪日隔天,一年後本金加上利息就至少有十二萬元,再將這十二萬元以一年期定期存款,選擇機動利率、並且選擇自動續存。而其實有些定存的動作,現在已經可以在網路銀行自行搞定,不必再跑一趟銀行了!不過網路銀行有限制的,還是得跑一趟,像是大多數網路銀行都不能零存整付,但是零存整付卻是強迫儲蓄最好的方式,所以可以找一家最近的郵局辦理,或是週六找有營業的郵局去辦理。

註一:如果公司給薪不太穩定,可以設定領薪日後幾天才扣款,但是不要延後太久,不然錢很容易被領出來花掉。
註二:我所知網路銀行有零存整付的只有台新銀行、永豐銀行,永豐銀行的無褶帳戶很適合新鮮人,因為除了零存整付以外,還有每個月四次或八次的免費轉帳,如果不是太常轉帳,其實已經夠用了。
註三:如果薪資不穩定,可以辦理「自由零存整付」,也就是每個月扣款金額可以自己設定,不過這種方式就要找可以網銀操作比較方便的,台北富邦銀行據說有這個功能,不過我沒用過。

回顧台灣歷史利率走勢可以得知,大多數時候都是機動利率高於固定利率,所以選擇機動利率較為有利。而定存方式可以看這篇新聞介紹:

零存整付 適合上班族

2008-10-16 自由時報 記者藍鈞達/專題報導

全球股災,連傳統的「懶人投資術」定時定額投資基金也動輒出現30-40%的虧損,銀行理財主管建議,如果有大筆資金者可以先採用定存的方式來追求穩健的收益,若是領固定薪水的上班族,可以利用零存整付的方式,不但可累積資產,也可避免定時定額投資的虧損。

一般定期儲蓄存款,可以區分為零存整付、整存整付、存本取息、整存零付等四種。其中「零存整付」,指的是在約定的期限當中,存款戶依次將本金存入,在每一期的期初存入固定的金額,但是以月複利計息,到期後一次將本息全部領回。

而「整存整付」,則先約定存款年限及金額,並將本金一次存入,複利計息,到期一次領回本金加利息。

至於「存本取息」的儲蓄方式,則如同整存整付,但卻採單利計息,各月領回利息,期末再領回本金。「整存零付」則是開戶時由存戶約定期限,一次存入本金,存滿一個月後,按月支取本金和利息。

華南銀行主管表示,零存整付的好處是可以享受定存利率,但卻不會有資金被鎖死的情形;銀行主管認為,如果是社會新鮮人,或是領固定薪水的上班族,以往每個月定時定額扣款的民眾,可以考慮改採零存整付,也有定時定額存錢的意義,即使收益較低,「但以現在投資甚麼幾乎都虧損」的情形下,2.6%左右的定存利率,其實有一定的吸引力。

理財專家認為,要選擇何種定存模式,主要是需先了解自己的資金配置,舉例來說,如果是領固定薪水的上班族,身上也沒有貸款負擔,三、五年後有結婚或是旅遊、留學的打算,就可以利用零存整付,一點一滴累積存款,比放在活存效果好得多;但如果是所謂的「三明治世代」,上有高堂下有妻小要養,可能又有車貸房貸,每個月的薪資剩餘不多,便不適合採取此種方式,以免資金壓力過大。



2009年10月11日 星期日

GDP成長 為何就業薪資跟不上?

2009-10-12 工商時報 【于國欽】

 長久以來,各國政府一直在追求經濟成長,所謂經濟成長指的就是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成長,然而GDP成長大家就有工作做嗎?所得就能提高嗎?

 十多年前的台灣,好像真的是如此,不論經濟成長多高,薪資調幅就有多高,1989到1991年台灣每年薪資增幅都超過10%,那個年代GDP與民眾的感受極為貼切。但如今的情況大不相同,自2000年以來,台灣的GDP並非沒有超過6%,但工作機會增加了嗎?工資提高了嗎?多數人好像都感受不到。

 說台灣這些年來薪資成長停滯,一點都不為過,許多初入社會的新鮮人,薪資更是少的可憐,那麼所有人不禁要問,GDP成長是真的還是假的?不要小看3%、4%的成長,這樣的增幅也足以讓台灣一年多進帳4、5千億元,這不是一筆小數目,但令人失望的是,經濟成長全然沒有反映在中產家庭的收入上。

 就以2007年而言,台灣的GDP成長6.03%,但工資僅成長1.77%,極端不成比例,我們若再看家庭五等分位所得的統計,可以發現除了最有錢的家庭可以感受到成長的喜悅,八成的民眾所得十年來幾乎沒什麼變化,即令有些成長也小到微不足道。

 GDP每年不是多了4、5千億嗎?到底跑到哪裡去了?我們可以從分配面來看一下國民所得統計,就以2007年而言,GDP分配到受雇人員報酬的比例降至44.5%,已低於1998年的48.4%,GDP分配到企業盈餘的比例同一期間卻由33.9%升至36.9%,這說明領薪水過日子的人確實難以分享成長的果實,只有企業大股東及分紅者,才能嘗到成長的喜悅。

 然而,並非每個國家的受雇員工報酬占GDP比例都像台灣這麼低,以美國2006年而言,這一比例高達56.5%,顯示美國民眾要比台灣民眾享受到更多經濟成長的好處。

 這是一個明顯的事實,在現行台灣的遊戲規則中,中產家庭根本是不可能感受到GDP成長,那麼,何以會如此?何以美國不像台灣?何以1990年代中產家庭能享有成長的果實?除了全球化這項因素外,政府這些年來產業政策的失算及官僚體系的因循,應是主要原因。

 別的不談,就談這段時間內閣急力推動的服務業發展方案,早在2004年民進黨政府時代已訂出服務業發展綱領及行動計畫,風風光光開過全國大會,洋洋灑灑寫出一大冊計畫,督導管考一樣不缺,但推動5年,成果何在?

 日本經濟停滯了10年,台灣大概也停滯了9年,非但民眾薪資停滯,甚至連像樣的全職工作也愈來愈少,這不是危機,那什麼才是危機?從統計上也可以發現,今天GDP再怎麼成長,能創造的工作機會有限,以2007年GDP成長逾6%,但就業機會卻僅成長1.8%,其中可能還有為數甚多的「非典型工作」。

 GDP成長而薪資不成長、全職工作機會也不成長,是個百分之百的庶民問題,絕非編幾個庶民指標所能解決的,吳揆必須以「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堅決態度,改革日趨不公的稅制,去除因循已久的官僚文化,惟有如此才能改善小民百姓的經濟生活,否則一切庶民長、庶民短的發表,全屬空談。

Comments: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其實情況是完全沒有好轉的可能。現在找不到工作和低薪的狀態並不是金融海嘯所帶來的後續現象,而是本來就存在的現象,透過金融海嘯而把事實更加放大,讓大家更容易發現而已。

許多人都以為等景氣復甦之後,狀況就會好一點。其實2001年那次科技泡沫造成的經濟衰退,即使後來景氣復甦了,薪水一樣沒有調升,工作一樣沒有變多,失業率的下降其實是因為那一波失業潮和轉業有非常多人到大陸去求職了。

先不論那些打混的人,一個新鮮人在非常的努力求學、考證照、和充實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希望能夠貢獻自己的力量來謀求一份理想的工作,但卻很有可能只有22K的實習機會,其實是非常可悲,而且對這些很努力的人其實也是一種打擊。

企業為了發展,當然會把員工的薪資盡可能壓低,但是這或許就是為什麼台灣的企業無法國際化和擠身世界知名大公司的原因了!其實看看在台灣的外商公司,他們的薪資待遇,就是比本土公司好,而台灣的代工業只能努力壓低成本,謀求非常低的毛利,代工業以外的又不願意提高薪資來僱用更好的員工,或是給員工更合理的待遇。這其實很像台灣的職棒,雖然已經成立二十年了,但是永遠在草創時期,永遠要員工共體時艱,員工永遠只有聽到的未來希望,卻沒有拿得到的合理待遇。

2009年10月8日 星期四

儲蓄策略(二):回顧台灣歷史通膨走勢

回顧台灣歷史利率走勢一文中,因為利率資料是從1985年開始的,所以我這裡也是用1985年開始,資料來源是通貨膨脹(消費者物價指數)漲跌及購買力換算這個主計處的網站。其實重點就是:1985年100元新台幣買得到的東西,到了2008年要花158元才買得到。這樣算起來這二十幾年來的平均物價年成長率為2.5%左右,也就是如果你的錢存在銀行,利率低於2.5%,那麼雖然你看到帳戶金額隨著銀行給的利息不斷增加,但是實際上可以買到的東西卻是越來越少的。而我們在上一篇文中有提到,過去十年的平均利率剛好就是2.5%,也就是其實最好的狀況只是打平,但是利率的趨勢是往下降的,現在更是只有不到1%,但是通膨的狀況卻可能加劇,所以存款越存錢越薄的狀況很有可能發生,或是正在發生。如果把通膨因素考慮進去,存款也是有風險的!

所以把錢存定存,要留意利率和通膨之間的關係。如果利率在2.5%以上,那算是比較安全的,可以把2.5%看成一個指標。但是現在就算是一年定存,利率也只有1%左右,換句話說,定存會減少存款的購買力。這並不意味著定存不安全或是投資比定存好,而是要對這個狀況有清楚的認知,畢竟除了通膨和銀行倒閉以外,定存不會有一天減少5%以上的風險。

2009年10月1日 星期四

和銀行往來前應該閱讀的兩本書

  • 作者:蔡世強
  • 出版社:財經傳訊
  •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26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1301280

許多人都有和銀行往來卻有受騙或不愉快的經驗,但是現代人的一輩子不可能不予銀行往來,甚至每天都要和銀行往來,所以知己知彼,瞭解銀行是很重要的,這兩本書加起來還不到五百元,但是跟銀行往來,可能申請個存款證明再匯一筆資金到國外,這樣的手續費就超過五百了,更別提如果你不瞭解銀行的遊戲規則,損失的可能會遠超過五百元,所以這兩本書的投資也絕對非常值得。

稍微專業一點的個人理財規劃書籍(兩本)



Comments:這兩本的內容會比「理財新手入門的前三本書」還要深一點,但是對於自己從事全方位的個人理財規劃則是很棒的參考書。兩本加起來還不到一千元,但是讀完所獲得的知識,可以讓你省掉聘僱專業理財顧問的高額佣金,而且一輩子受用,所以絕對是值得花錢和花時間去投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