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台灣的保險市場(一):台灣保險到底貴不貴?

我們先來看看以下 這一則新聞,可以瞭解保費有哪些因素所影響的。

台灣保費 為何較貴? 境外保單條件不同 壽險業籲購買前要三思

明年責任準備金提存利率可能往上調整,這對保戶而言真是個好消息,保費終於可以便宜一點點了。不過,相較於境外保單(地下保單),台灣的保費仍然比較貴,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在相同的條件下,台灣的保費到底比境外保單貴了多少,有一種說法是貴了足足一倍,相當驚人。不過,壽險業者表示,這種說法並不可信,因為境外保單的保險條件,絕不可能與台灣的保單一模一樣,很難直接相比。

不可諱言,儘管主管機關不斷強調境外保單不合法,保戶購買後沒有保障,但境外保單在台灣仍然有市場,主要的原因,就是境外保單比較便宜。

既然這樣,直接去買境外保單會不會划算些?壽險公會指出,國人如果要購買境外保單,首先,英文要很好,必須自己看的懂英文的保單條款;其次,要夠有錢,一旦有理賠紛爭,必須要請律師隔海打官司;第三,要有足夠的運氣,確保外國的保險公司不會倒,因為一旦投保的公司倒閉,台灣主管機關不會提供任何保障。因此,如果要購買境外保單,還是要三思。

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表示,台灣的保費會比國外貴,必須從保費的組成三要素來檢討,也就是利率、死亡率與費率。

以利率來講,台灣壽險保單的責任準備金提存方式是採取固定利率提存,在利率回升時,會出現準備金提存過多的情況,保險公司因為要提存很多準備金,保費自然收得比較貴。現在低利率時代,責任準備金提存利率也低,保險公司的準備金負擔都很重。

以死亡率來講,目前壽險公司計算保費時所依據的是第四回合生命表。由於第四回合生命表是由壽險公會製作,是不是會太保守?還有待研究。

以費用率來講,保險公司大都給業務員首年度高佣金的策略,也影響了保費的結構。

保發中心表示,財政部正在研議定額免稅的措施,也讓業者憂心忡忡。業者擔心,國內保單的競爭力,是不是會愈來愈差?保發中心正在檢討責任準備金的提存方式,希望從「利率」的角度先做起,看看能不能讓台灣的保費能夠便宜一點。

壽險公會則表示,第四回合生命表是依據過去壽險業的死亡經驗率所制訂而成,是一個公正客觀的參考依據,絕對不會偏袒保險公司而訂得太保守。

【2005-07-21/經濟日報/B4版/保險人生】

首先利率的部份,其實是很複雜的,但是可以簡單這樣假設(簡化當然表示會失真,只是為了概念的傳達方便)。有一家保險公司跟保戶收取了保費,那些錢會拿去做投資等運用,因此會有報酬(無論正負),而其實那些報酬最後還是會回歸到保戶的理賠資金,所以在計算保費的時候,就要估計到資金運用的可能報酬率,而這個報酬率通常用預定利率來計算,而預定利率大多跟著市場利率走。那麼假設同樣是一百萬的壽險,在1%的利率下和10%的利率下,哪種狀況保險公司應該收比較多錢呢?當然是1%的利率下要收比較多保費,因為如果市場利率是10%,收了保費拿去定存每年都有10%的報酬了,所以保戶根本不必繳那麼多保費。所以保費和利率是成反比的關係,可以看下面這一則新聞:

利率愈低 保費愈貴

【經濟日報╱記者 李淑慧】

全球金融風暴席捲下,各國中央銀行大規模降息,希望減緩經濟衰退情況。不論歐洲的英國、法國,美國、加拿大,或亞洲的中國大陸、日本和台灣中央銀行都不例外,全世界似乎展開一場降息競賽。

降息的目的是為了刺激經濟景氣,但對想購買保險的保戶來講,不是太好的事情。主要是因為保險費和利率是呈現反向的關係,利率愈低,保險費就愈貴;利率愈高,保險費就會愈便宜。

如果中央銀行持續不斷降息,讓市場利率愈來愈低,可以想見,保費將愈來愈貴。這樣下去的話,想要投保的民眾,必須付出更多成本。

為什麼利率和保費會出現反向關係?這就要看保險公司是怎麼計算保費。簡單來說,保險公司收進保費,加以運用之後,會有一筆投資報酬,應該要支付利息給保戶。但保險公司並不是採逐年給利息的方式,而是在收取保費的當下,先把利息折算回來,給保戶一定的保費折扣。

所以,如果假設未來利息是很高的,折算回來,現在保險公司當然可以少收一點保費,保費就是比較便宜;但如果未來利息是很低的,折算回來,保費的折扣就不多了,保費就會比較貴。

這個未來利息的概念,保險公司稱之為「預定利率」。一般來講,保險公司會以銷售保單當時的外在市場利率做為參考,作為保單的預定利率。

目前市面上的保單預定利率,大概都在2.25%到3.25%。如果央行降息,市場利率跟著調降,接下來,保險公司也會調降預定利率,例如降到2%至3%。

利率對保費的影響很大,尤其年期愈久的保單,所受的影響愈大。七年前,壽險保單的預定利率約6%,但現在只剩下3%。也就是,民眾現在買一模一樣的壽險保單,要付的保費可能是以前的兩倍以上。例如原本每年繳費1萬元,如果現在才買,每年繳費要2萬元。

因為利率對保險費的影響實在太大了,所以民眾在購買保單的時候,最好判斷未來利率走勢。如果判斷長期趨勢利率會不斷往下走,表示未來的保單只會愈來愈貴,保戶就最好趁現在利率還沒走低之前,趕快先買相對較便宜的保單。

【經濟日報/2008-12-16】

可是問題來了,一:保費有因為利率調升而降低過嗎?很遺憾的,沒看過,所以保險公司是否永遠只利用利率調降而調升保費,但是卻不曾在利率調升的時候調降保費?二:利率對保費的影響有多大?請繼續看看下面這一則新聞:

保單利率調降? 明年投保可能貴2成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明年壽險保費可能又要調高。金管會保險局要求保發中心檢討,6到10年期傳統壽險保單責任準備金提存利率,保發中心建議「調降2碼」。壽險公司指出,若保單預定利率比照責準金利率也降2碼,代表明年保費可能比現在要貴至少20%。

國際間利率已經有反彈向上趨勢,澳洲已經升息兩次。為避免保費太貴,降低民眾購買保單意願,壽險業非常不希望「傳統型保單利率再次降低」。壽險公會表態將爭取「明年初不要調降保單利率」,免得各公司賣不了保單。

保發中心指出,目前台灣傳統壽險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提存標準,是依據10年公債殖利率公式計算,但這項利率近期再創新低,按照這麼低的殖利率標準,明年台、外幣傳統壽險保單責準金利率,非下修不可。

壽險保單的「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會帶動保單預定利率下降,保單預定利率越低、保費就越高;預定利率每降1碼(0.25個百分點),視保單年期不同,保費最多會漲20%到25%。

由於保發中心建議調降2碼,目前6到10年期保單預定利率為2%,調降2碼後,利率掉到1.5%左右。

明年起保單預定利率若要調整,只會調整10年期以下保單,包括6年期、10年期或躉繳型保單等等,15至20年期保單費率,應不受影響。

壽險公會已經表態,不贊成明年再調降保單利率,若真的要調降,代表明年起的新保單,保費可能往上漲20到25%左右。

【2009/11/11 聯合報】

利率一碼 = 0.25%,也就是0.5%的利率調降可以漲保費兩成,那麼利率調漲2.5%保費就要降到零了?(台灣的歷史利率可以參考回顧台灣歷史利率一文,十年內就有從1%的利率上漲到2.7%的紀錄)當然不可能。只是這種利率和保費之間的關係,其實似乎變成保險公司變相不斷調漲保費的一個機制。而我個人覺得不合理,因為利率的調降和保費的上漲差距太大,不符比例,而且為何利率調降時保險公司總是儘快調漲保費,但是利率調升的時候卻沒調降過保費呢?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死亡率的部份。同樣的,我們也先看看新聞:

生命表翻修 壽險保費更便宜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蔡靜紋/台北報導】
國人死亡率不斷下降,為了反映實際狀況,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擬編制「新生命表」,取代壽險業普遍使用的「第四回合生命表」,壽險保費可望因此下降。

保發中心指出,新生命表最快今年推出,但長期而言,則計畫推動「動態生命表」。保險公司對於已經購買保單的舊保戶,在計算每年保費時,都要考慮到死亡率下降的因素,以降低保費的方式回饋給保戶。

到底新生命表會比現有的生命表降幾成?保發中心說,目前尚在規劃,無法確定。理論上,按照新生命表設計保單,保費會比較現在的保單更便宜。

死亡率是影響保費高低的三大因素之一,死亡率愈高、保費愈貴;死亡率愈低,保費愈便宜。

壽險業以過去保戶的死亡經驗率,來制定「生命表」,並依此來計算保費。

生命表會不定期更新,目前業界普遍採用的是「第四回合生命表」,從93年實施至今已經進入第五年。在此之前,第三回合生命表也用了很多年。

不久前,金管會發函給壽險公會,96年度業界分配死差紅利的實際經驗死亡率,男性以第三回合生命表的死亡率64.8%來計算;女性以47.5%來計算。

從數字來看,第三回合生命表和實際死亡率有非常大的落差。男性死亡率只剩下原先估計的六成多,女性更只剩下四成多。

第三回合生命表早已過時,即使是第四回合生命表,也已經不符合實際情況。

業者表示,目前制定新保單死亡率時,會把生命表拿來打折計算。例如不分紅保單大約打九折、投資型保單大概打八折。

由於實際死亡率比保險公司當初預期的死亡率低,若反映在保費上,保費應該下降才對。

保發中心表示,壽險業長期而言應該建立「動態生命表」。一張保單年前有三、四十年,保險公司在銷售保單時,就決定了未來的死亡率多寡。

但事實上,死亡率愈來愈低,保險公司必須要逐年來調整保費,讓已經購買保單的保戶,也可以因為死亡率下降而享受到保費下降的好處。

【2008/01/09 經濟日報】

很遺憾的,這是將近兩年前的新聞了,而現在新生命表還沒出現。其實已經有第九回的生命表(民國88-90年)了,但是甚至還有壽險還在使用第三回生命表(民國74年)!而這之間的各年齡層死亡率相差很多,所以用錯生命表其實就會造成保險公司過度收取保費的情況,況且主管單位並沒有強制規定保險公司使用那一回的生命表,而保險公司卻不願使用較新的生命表,而沿用舊的生命表以收取較高的保費,這是個人覺得不合理的地方。

而最後關於保險公司與保險業務員本身所要賺取的費用,以後會再發文討論,同樣也有不合理的情況。而網路上我也找到一篇文章在討論台灣和美國的保費基礎差異的比較,大家也可以參考看看。原文有圖,但是我是搜尋到文章,所以沒有圖可以附上,但是圖說都寫得很清楚,所以應該對閱讀影響不大。

台美保費基礎差異比較

文笙國際財務管理顧問公司 資深顧問 陳修詩 2006-03-10

近二年來,投資型保單成了壽險業的金雞母。根據壽險公會統計,2003 年投資型保單總保費收入達 867 億元,佔總保費收入 7.7%,2005 年上半年,投資型保險保費收入為 768 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32 億元,其中投資型壽險為 740 億元,佔新契約總保費的 27.73%,投資型年金為 27 億元規模,佔 1.04%,尤其 2006 年 1月 1 日實施「最低稅負制」,許多高額保單搶在 2005 年底之前積極推銷,因此,可能讓投資型保單總保費收入更高。

根據壽險公會所公佈的數據來看,雖然國人投保率已經高達 166%,表示平均每人都有 1.6 張保單。但是公會統計,93 年度只有 57%的死者家屬獲得壽險理賠金且平均理賠金額只有 66.4 萬元。顯示民眾投保仍側重在儲蓄型的保險商品,保障型保險商品的投保率或保額卻是偏低的。

由於近年國內投資收益率偏低,想要找長期能有 3%年報酬率的工具愈來愈困難。根據保險局統計,2005 年 1-10 月我國保險業投資國內比重平均為 72%,國內市場 2.3-2.5%左右;海外投資比重為 28%,平均報酬率則在 5%以上。國內投資總額是海外投資的 2.5 倍,但報酬率卻只達海外投資的 50%左右。不過壽險業者表示,台灣去年升息速度遠不及美國,以國內外利差多寡為計算基準的避險費用,也跟著持續大增,業者指出,去年避險成本由年初的 180 個基本點(約 1.8%)左右,一路飆漲,年底時已接近 300 個基本點(約 3%)。 以壽險公司國外投資淨報酬率 5%為例,在扣除避險成本後,實際收益率僅剩下 2%至 3%。 由於近幾年台灣純壽險市場因保單報酬率太低而處於慘淡經營,使得許多國外私人銀行或經紀人引進國外保單,政府雖三令五申嚴禁業務員銷售非經主管機關核准的保單,許多團隊仍打著國外保費為國內保單的 1/2 到 1/3 來號召,使得這股熱潮並未因此消退,甚至國內金控透過各種模式悄悄介入這塊市場,估計台灣每年至少 1 億美元保費金額流入國際保單市場。本文將透過壽險保費的三大要素,即預定死亡率、預定利率與預定費用率,來探討美國與台灣壽險保費基礎的差異性。

(一) 保單預定利率

當保險公司收取保戶的保費後,在被保險人尚未發生保險事故領取保險金之前,保險公司等於可以免費使用該保險金,並可做最有利的投資運用,將可獲得一定的收益,因而保險公司照理應支付利息給保戶,所以在向保戶收取保費之初就有一定的折扣,用來折扣的利率就是預定利率。同一險種,預定利率越高,保費就越低,也就是預定利率估得越高,保證要給保戶的利息就越多,相對的計算出來的保費就越便宜,因此預定利率與保費便呈現反向的關係。預定利率與保費的關係約為:預定利率差 1%,保費調整 8%~15%。

保險公司依規定,保單預定利率不得高於責任準備金提存利率。金管會與壽險公會會參考過去半年以及過去一年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平均水準,再乘以一個係數(約 0.7 或 0.8)來決定責任準備金提存利率。雖然壽險公司仍可衡量自己的資金運用能力以及市場的利率環境,來決定這項保證利息,但萬一事前高估了,便要自己吸收損失。

圖一為美國與台灣殖利率曲線圖,目前美國公債殖利率無論短天期或是長天期皆高達 4.5%,為台灣公債殖利率兩倍以上。假設保險公司在 30 年後應支付保戶一元,則在預定利率 2.5%及 4.5%下,保戶應繳之保費分別為 0.477 與 0.267 元,兩者相差 1.787 倍。難怪市場不斷以國外保單便宜為訴求。

(二) 預定死亡率

預定死亡率為計算將來要支付死亡保險金的保費基礎。壽險公會會依據壽險業全體被保險人在一定期間內的死亡機率編算的經驗生命表,以作為壽險費率參考表。由生命表可以得知每一年齡的死亡率,這種計算保費用的死亡率稱為預定死亡率。

91 年 12 月 30 日財政部為推動人身保險商品費率自由化,除已核定採用由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編制完成之「台灣壽險業第四回經驗生命表」外,並同意人身保險業自 92 年 1 月 1 日起新銷售之人壽保險單,可以自行決定計算保險費率的生命表,但計提責任準備金的生命表應以「台灣壽險業第三回經驗生命表」為基礎,自 93 年 1 月 1 日起計提責任準備金的生命表則改以「台灣壽險業第四回經驗生命表」為基礎。

財政部公布實施的「第四回經驗生命表」,觀察期間則為民國八十四年保單週年日到民國 88 年保單週年日。隨著台灣地區人口死亡率持續下降及壽險業核保技術的提昇,第四回經驗生命表更能實際表現國人的壽命長度。第四回經驗生命表的死亡率與第三回經驗生命表(1989TSO)的差距,整體而言,男性死亡率約降為原第三回經驗生命表的 70%~80%,女性死亡率約降低 50%~60%之間。若以第四回經驗生命表計算保險費,在預定利率 2.5%的水準下,男性 20 年期定期險的保險費,便比第三回經驗生命表所計算出來的便宜 15%,女性則便宜 40%;若為 20 年繳費的終身險,則男性可便宜 3%,女性便宜 8%;但若養老險則費率相差不到 1%

原先採用第三回生命表的費率雖然保費比較貴,但由於目前各保單都有死差分紅,所以即使多繳了保費,保險公司也會將死差益退回給保戶。未來採用第四回生命表之後,可以預見的是,保費會因為死亡率的降低而減少。雖然第三回生命表的 保費減去死差分紅,大約等於第四回生命表所計算出來的保費費率,保戶在一加一減之間改變並不大。不過「多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保險公司與保戶都寧可選擇保費較便宜的商品買賣。

美國壽險市場於 2001 年亦重新編制新經驗生命表,原本採用的是Commissioners 1980 Standard Ordinary Mortality Table。自 2002 年起,保險公司可以選擇用最新生命表來設計產品。 圖 2 及圖 3 為美國與台灣生命表圖。台灣男性死亡率比美國男性平均高出 20%至40%,而女性分為兩個區塊,台灣女性於 67 歲前死亡率比美國女性低,67 歲後則比美國女性高,相差皆為 0%至 15%。因此,以預定死亡率觀點來看,台灣男性若購買美國保單將會比女性得到更大效益

(三)預定附加費用率

指公司之行政費用,包括製作保單的成本、員工薪水、各項服務、業務員佣金 、獎金 …等而從保戶每次繳交保險費中扣除的比率。保險費扣除附加費用率後,才為真正用於壽險理賠的成本。依現行傳統型商品的死亡保險為例,其繳費二十年期的附加費用率不可高於總保費 31%,即表示保險公司定價若以總保費 20%為附加費用率,保險公司每年可利用總保費 20%支付保單相關費用,包括保單發單費用、保全契變費用、佣金費用、行政費用…..等。

過去消費者買傳統壽險,大概從來不知道自己所繳的保費當中,有多少是壽險公司的「費用率」。隨著投資型保單的開放與費率揭露趨勢,保險公司之預定附加 費用率皆會採個別商品揭露最高與最低之費用率。到底壽險保單的費用率收多 少?若與傳統壽險保單相比較,投資型保單所收取的費用率較低,因為傳統壽險保單的費用率,可能一收就是 20 年,但投資型保單的費用率,最多收 6 年。假設購買一張「傳統型終身壽險」,繳費期間為 20 年,目前大部分壽險公司的做法,都是會收滿 20 年的費用率。假設每一年費用率是所繳保費的 18%,20 年下來,保戶所繳費用率,就是全部保費的 360%。 但如果是買一張具「終身壽險」性質的投資型保單,大多數壽險公司會在購買的第一年,收取最多的保單費用率,例如繳交保費的 80 到 90%,但從第二年起就降為 20%左右,因此,六年下來,大概收總保費 150%左右。 換句話說,傳統壽險收取的保單費用率遠高於投資型保單,但因為傳統壽險不用揭露費用率,因此,消費糾紛反而少。

年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總計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140%
60% 12% 12% 10% 10% 6% 6%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155%

不同壽險市場對費用的收取會有所差異。表 1 為美國與台灣代表公司萬能壽險的附加費用率表。假設為 20 年繳,雖然美國代表公司整體附加費用率 140%,似乎低於國內代表公司 155%,但是美國公司另有前 6 年每千元保額費用的名目。此外,保單後續年度的管理費亦會影響費用結構。因此,是否美國保險整體費用率低於台灣,仍可進一步探討。

從上可知,無論利率環境或是整體死亡率,台灣在計算保費基礎上皆不如美國,也造就保費上的差異,有人稱這是制度上的落差或是存在制度上的套利。當然無風險的套利必須建立在兩者制度上的健全,並要考慮相關成本,例如語言或是將來理賠可能要透入的時間與心力。是否保費的差異足以彌補距離的不確定性或潛在風險,則因人而異。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