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3日 星期五

儲蓄策略(五):持續而穩定的儲蓄

當你有了一年的生活費,也有了完整的週期預備款定存,接下來呢?還是要繼續儲蓄!許多的理財建議都不會在儲蓄這個部份著墨太多,但是其實儲蓄卻是最重要的,而且一點都不笨的利才方法。請看看這一則新聞報導:

掌管2,630億美元(新台幣8.5兆元)外匯存底資產的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平常如何管理自己的財富?答案可能跌破很多人的眼鏡:「存款」。

依據監察院公布的公職人員財產申報資料,彭淮南名下的財產除了位於麗水街近40坪的自住公寓,另有600餘萬元存款。包括公債、票券或是股票,彭淮南統統掛零,一張都沒有。

所以不斷儲蓄,一點都不必不好意思,因為連央行總裁也只用儲蓄這個最簡單的方法理財。東亞國家其實儲蓄率都很高,台北人在2007年平均每個月每人儲蓄14000元新台幣,而儲蓄佔所得的比例則為台北市(31%)、上海(29%)、首爾(29%)、香港(25%)、吉隆坡(21%)、東京(18%)。

如果只看儲蓄率這些指標,可能會認為那是不是歐美國家儲蓄率都很低?過去是這樣沒錯,但是在2008年底,金融海嘯之後,即使歐美國家,儲蓄率也是迅速上升的,畢竟無論哪種投資,都有風險,而遇到非常時期,最簡單也最保守的儲蓄反而是最受歡迎的。

所以能存越多錢,就請盡可能的存越多錢吧!保險、基金、股票、房地產這些都可以擺在儲蓄的後面!而應該存多少錢呢?或許上面提到儲蓄佔所得的比例30%是一個不錯的標準。假設月薪為30000,那麼每個月就至少拿出9000元存起來。理財策略裡面有所謂的一二三四法則,也就是把所得分為十等分,一份拿來保險,兩份拿來投資,三份拿來儲蓄,四份拿來當生活費,也就是月薪30000,則每個月應該有3000的保險費用,6000元的投資,9000元的儲蓄,而生活費則為12000元。這個法則並不是不能調整的,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作調整,但是如果不知道應該怎麼規劃,或許一二三四法則是一個不錯的參考比例。那麼活存應該留下多少資金呢?一般會建議在活存戶頭放大約一個月薪水的金額,這很容易達成。

所以整個儲蓄策略到目前已經算是介紹得差不多了,以下就整理出一個完整的架構,從一個新鮮人找到工作,領到薪水的那一刻開始:
  1. 薪水25000,生活費15000(六成),月存10000(四成),存一年生活費共18萬元,共需要一年半來達成。
  2. 活存帳戶應該保有至少等同月薪25000的資金,可以用第一年的年終獎金或是以兩個半月的儲蓄來達成。
  3. 完成月、季、半年、一年的四個週期定存,同上一篇文章的(一),每完成一個週期定存各要12萬元,剛好需要一年來完成,而四個週期就需要四年。到這個階段大約要花五年或六年,時間或許可以因為年終獎金、績效獎金、加班費、中樂透、兼差所得以及定存利息等額外收入而簡短,但是最多就是要六年,很久嗎?你可以透過你自己的努力把這你認為很長的時間縮短。例如,工作兩年後薪水變成35000,每個月可以多存10000,後面的時間就直接減半了!
  4. 達成上面的目標後,就可以調降儲蓄佔所得的比例,可以依照一二三四法則,每個月持續以三成的薪資繼續儲蓄。
  5. 儲蓄的習慣養成後,其實就是理財最穩固的地基,並且可以趁著這完成儲蓄架構的幾年時間,自學其他理財的領域,例如搞懂保險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或是觀察市場的起伏和循環,學習關於投資的一切常識,包括基金、股票、黃金等。畢竟接下來就大約會有一成的薪資拿來保險,以及兩成的薪資拿來投資。

1 意見:

Unknown

10成規劃保險,是一定要的啦!
至於投資就看個人囉...^^

張貼留言